重磅推出""系列产品,高效赋能产业投资及产业发展各种工作场景,欢迎试用体验!

产品 核心功能定位 登陆使用 试用申请
产业投资大脑 新兴产业 的高效挖掘工具 登陆 > 申请 >
产业招商大脑 大数据精准招商专业平台 登陆 > 申请 >
产业治理大脑 政府 及治理的数字化高效工具 登陆 > 申请 >
产业信贷大脑 企业信贷(融资)需求挖掘高效工具 登陆 > 申请 >

利好政策保驾护航为碳金融市场创造有利条件

中投网2023-10-12 10:30来源:互联网

X

申请试用

请完善以下信息,我们顾问会在一个工作日内与您联系

*姓名

*手机号

*政府/园区/机构/企业名称

您的职务

您的邮箱

备注

立即申请

X

您的需求已经提交!

如果您希望尽早试用体验,也可以直接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400 008 0586; 0755-82571568

微信扫码:扫码咨询

  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暂停超过六年后,进入了重新启动的“倒计时”阶段。最近,生态环境部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这被业内视为CCER重启的关键一步。在碳市场活动度提高的大背景下,今年以来,随着国家级绿色交易所的建立,新增券商获得证监会准入碳交易,以及碳排放权支持工具范围的扩大等利好政策消息,碳金融市场有望迎来快速发展的机遇。北京绿色交易所预计,随着我国碳市场逐渐实现深度金融化,交易额有望超过1万亿元。

  CCER是一种碳抵消机制,即控排企业向实施“碳抵消”活动的企业购买可用于抵消自身碳排的核证量。我国CCER市场于2012年开始运行,2017年3月项目申请停止,至今已超过六年。然而,今年8月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系统悄然上线开户功能,并与新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实现一对一互联互通,同时开始接受市场参与主体的开户申请。

  多重信号表明CCER交易的重启近在眼前。行业人士普遍认为,CCER交易的重启将引发巨大的连锁反应,有望推动碳市场的交易活跃度和参与度。

  普华永道中国ESG可持续发展市场主管合伙人倪清对记者表示,CCER的重启有助于支持领先企业探索更低碳的发展方式。这不仅可以帮助符合标准的具有碳减排效果的项目获得额外的资金支持,还将对企业的短、中、长期碳减排战略产生影响。从长远来看,CCER的重启使得碳交易市场的参与方更加多元化,能够更好地促进全社会的碳减排成本最优化,对碳交易市场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CCER的重启也将为更多的金融机构提供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机会。碳金融对碳交易市场的影响有多大呢?

  目前业界普遍认为,在国内逐步开放的碳交易背景下,碳金融产品的推出直接决定着碳交易市场的流动性和交易规模。而碳金融市场的发展高度依赖于碳排放控制的强度和碳排放权现货交易市场的成熟程度。

  今年年初,北京绿色交易所正式落户北京城市副中心。作为国家级绿色交易所,未来它将成为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的中心,以及全球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的基础设施,为更多的排放企业或参与者提供服务。

  碳排放权交易的“朋友圈”和碳减排支持工具的范围也在扩大。今年以来,新增了6家券商获得证监会发布的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的“无异议函”,其中包括北京银行、北京农商银行和北京中关村银行。这些银行被纳入了2023年碳排放权支持工具的范围。

  北京绿色交易所副董事长梅德文预测,如果参考欧盟碳市场的规模,未来中国碳市场在实现深度金融化后,年交易量可能超过100亿吨,交易额可能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

  “碳金融与碳交易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碳交易是碳金融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当碳交易市场发展到一定规模,拥有一定数量的合格主体和健康的风险管控机制,碳金融市场才能有序发展。碳金融是碳交易发展的助推剂,碳交易的发展离不开碳金融的支持。通过碳金融市场,排放企业可以利用融资功能推进减碳技术的应用,实现碳交易对总体排放量的控制目标。”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巡视员叶燕斐认为,在碳金融和碳市场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从“发展模式上推动协同发展、发展风险上控制投机风险、发展渠道上扩大场内渠道”三个方面入手,增强我国的碳金融和碳市场能力。

  事实上,金融机构已经开始开展碳金融活动,其中商业银行推出碳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频率较高。例如,上海农商行成功推出了CCER质押授信业务;四川天府新区川西林盘碳汇线上交易也取得了成功,这也意味着独立生态碳汇项目在全国范围内首次通过碳汇市场线上挂牌交易实现了价值补偿;青岛银行莱芜分行向山东阳光电力有限公司发放了1000万元的贷款,这是全国首笔碳排放披露支持贷款。在9月份,金融机构碳核算平台亮相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

  尽管发展迅速,当前我国碳金融市场仍面临着流动性不足、以履约为目的的现货交易不够活跃、碳金融品种太少等问题。对此,上海环交所董事长赖晓明提出,要加快碳金融产品的创新,大力开发碳金融产品和业务,推动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完善。同时,要充分发挥碳金融对实体经济低碳转型的支持作用,通过金融产品的创新,为企业的低碳发展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

服务号

产业投资与产业发展服务一体化解决方案专家。扫一扫立即关注。

中投报告库

多维度的产业研究和分析,把握未来发展机会。扫码关注,获取前沿行业报告。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