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出""系列产品,高效赋能产业投资及产业发展各种工作场景,欢迎试用体验!

产品 核心功能定位 登陆使用 试用申请
产业投资大脑 新兴产业 的高效挖掘工具 登陆 > 申请 >
产业招商大脑 大数据精准招商专业平台 登陆 > 申请 >
产业治理大脑 政府 及治理的数字化高效工具 登陆 > 申请 >
产业信贷大脑 企业信贷(融资)需求挖掘高效工具 登陆 > 申请 >

各项政策举措见效 夯实中国经济复苏基础

中投网2023-06-28 10:22来源:互联网

X

申请试用

请完善以下信息,我们顾问会在一个工作日内与您联系

*姓名

*手机号

*政府/园区/机构/企业名称

您的职务

您的邮箱

备注

立即申请

X

您的需求已经提交!

如果您希望尽早试用体验,也可以直接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400 008 0586; 0755-82571568

微信扫码:扫码咨询

  2023年中国经济即将度过“上半程”。随着前期各项政策举措见效,目前整体经济运行延续复苏态势,但内生动力不足,需求仍然不足,市场对宏观政策进一步加码的预期上升。

  对于中国经济复苏进程中的波动和前景,以及下阶段宏观政策的方向、节奏和力度如何把握,近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23年中期论坛上,多位经济学家进行了交流。

  刘晓光教授表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实现了恢复性增长,尤其是消费和服务业增速大幅反弹,扭转了去年四季度的下滑趋势。”在需求释放、政策支持和低基数效应的推动下,中国宏观经济呈现明显的恢复性增长态势,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的压力有所缓解,呈现出触底反弹的特点。

  论坛发布的报告认为,中国经济复苏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社会秩序和交易的恢复阶段,主要特征是供需实现恢复性增长;第二阶段是资产负债表的修复阶段,主要特征是企业利润、就业和财政收入全面改善;第三阶段是常态化扩展阶段,主要特征是资产负债表扩张速度和经济增长速度回到潜在增速。目前,中国经济复苏正处于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转变的关键时期。

  宁吉喆副理事长认为,应充分肯定今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复苏的基本面,无论是一季度还是四五月份的经济数据,中国经济仍处于复苏向好状态。餐饮、住宿、零售、旅游、文化娱乐等消费领域出现快速反弹,推动了生产的增长。总体上,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和外汇储备等宏观指标保持稳定,粮食安全和 供应也得到保障。然而,经济复苏仍存在不平衡的现象,尤其是在微观层面,生产经营仍面临一定困难。

  刘元春校长表示,经济复苏是分阶段进行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一些指标的微调和预期波动是正常的现象。中国经济仍处于复苏过程中。

  刘晓光认为,根据目前的发展趋势,中国经济的产出缺口有望在下半年进一步缩小,就业压力也将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居民收入和企业绩效有望逐步改善,家庭和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也将逐步修复,这将带动信心和预期的改善。然而,要实现从恢复性增长向扩张性增长的转变,中国经济仍面临许多风险和挑战,需要在改善微观基础、市场预期、运行模式和外部环境等方面继续努力。

  尽管经济呈现复苏态势,但专家认为复苏基础尚不稳固,经济复苏不平衡,特别是在微观层面,生产经营仍面临一定困难。

  刘晓光指出,目前宏观经济的回暖在向居民就业和收入状况、企业绩效以及市场信心的传导方面仍存在明显的时滞和阻碍,2023年上半年呈现出典型的“宏观热、微观冷”的特征。

  宁吉喆表示,在消费领域,大宗消费如住房和家电的恢复滞后于聚集性、接触性和流动性消费;投资的恢复滞后于消费;民间投资的恢复也不及大型项目的恢复;工业的恢复也不及服务业。

  为推动经济回升向好,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必须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增强发展动能,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政策措施要及时出台、抓紧实施,并加强政策措施的储备,最大限度发挥政策的综合效应。

  宁吉喆表示,要加大宏观调控政策力度,并及时出台宏观政策。同时,应立足于高质量发展阶段来谋划宏观政策的配置格局,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确保宏观政策不触及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应力求精准。

  刘元春表示,当前中国经济的复苏与以往的周期性复苏有着本质上的差异。采用传统的逆周期调整方式,通过短期宏观经济政策简单应对,可能难以有效解决当前经济复苏基础不稳固、内生动力不强等问题,需采取同时考虑短期和中期的方法。

  江小涓表示,中国经济正处于长周期和疫情影响短周期叠加的转型阶段,需要政策支持,更需要新动能的涌现。短期政策可能产生成本加大和边际效应降低的影响,因此应充分利用这一时机,坚定推进改革创新和开放,培育新动能,保持经济中长期的高质量发展。

服务号

产业投资与产业发展服务一体化解决方案专家。扫一扫立即关注。

中投报告库

多维度的产业研究和分析,把握未来发展机会。扫码关注,获取前沿行业报告。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