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 稀土 多元化 供应格局

“中国”稀土或将被打破 多元化供应格局正在形成

2013-08-16 中国冶金投资网
提示:上世纪90年代,中国稀土凭借低廉的价格迅速占领了国际市场。1998年,美国钼公司的稀土萃取分离线停产,2002年其芒廷帕斯矿停止开采。2004年,印度稀土厂停产。一时之间,稀土市场完全成了“中国时代”,多年来中国支撑了全球90%左右的稀土需求。

  上世纪90年代,中国稀土凭借低廉的价格迅速占领了国际市场。1998年,美国钼公司的稀土萃取分离线停产,2002年其芒廷帕斯矿停止开采。2004年,印度稀土厂停产。一时之间,稀土市场完全成了“中国时代”,多年来中国支撑了全球90%左右的稀土需求。

  自2006年开始,我国一方面为了保护珍贵的稀土资源,另一方面也希望改善多年来我国稀土定价权缺失的问题,相继推出了指令性开采计划和出口配额政策。随着大型稀土集团整合工作的推进,在市场异常热情的推动下,一场始于2010年终于2011年的稀土大狂欢得以启动。在暴涨的稀土价格刺激下,国外停产的稀土项目也纷纷复产,美国的芒廷帕斯矿、澳大利亚的维尔德矿以及俄罗斯的科拉半岛矿等都开始变得热闹起来。
  这些矿虽然目前并没有实现满负荷生产,而其它地区的稀土项目甚至仍处于在建状态,但是多元化供应格局已经形成,中国稀土的国际话语权或将进一步被削弱。
  从目前各大矿山规划的产能来看,到2015年我国稀土产能将从现在的95%下降到73%,而如果各项目完全投产,产能还将进一步下降到57%。虽说最终的市场份额如何分配还要取决于各自的成本以及各国的政策,但竞争的加剧无疑会导致行业毛利率下降,结果或将是新一轮的全球范围内的产业整合。
  过去我国稀土之所以能将其它国家的稀土挤出供应市场,关键一点就在于我国低廉的环保成本,而随着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尤其是在本届政府上台之后,环保部的权利更是获得了极大地提升,环保整治的力度也空前强大。我国稀土企业在环保成本方面已经不再具备明显的优势。
  从原料成本来看,以美国钼公司为例。美国钼公司有自己的热电厂,采取的是天然气发电,每度电的价格仅为0.2元,而我国最大的轻稀土供应商包钢稀土从关联公司采购电力的价格分别为0.4864元/度、0.6168元/度;另外,美国钼公司有自己的氯碱厂,化工原料可以实现循环自给;并且,美国钼公司的边界品位为9%,包钢稀土则仅为5%。可见,从原料成本来看,包钢稀土并不占优。
  当然,包钢稀土的最高品位可以达到17%-18%甚至更高,而且包钢稀土使用的是尾渣矿,从包钢集团的角度来看生产成本要更为低廉。但这些优势仅存在于包钢稀土一家,对于其它轻稀土生产企业而言并不存在。
  由此可见,在与国外稀土企业竞争的过程中,我国稀土企业并不具备明显优势。另外,作为“新材料之母”,稀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各国为了保护自己的资源都设置了较高的出口关税,如果将这一部分算上,我国稀土企业在出口方面的优势或将荡然无存。
  不过,目前国外稀土供应主要为轻稀土,因此在中重稀土供应方面我国依然占优。当然,稀土资源是稀缺性资源,尤其是绝大部分中重稀土都集中在我国;并且,现有的回收技术无法保证百分百回收稀土。近年来高强度的开采已经使我国稀土保有量在全球占比有所下降,如果不继续实行限额开采计划,未来或将重走铁矿石的老路。因此,稀土多元化供应格局反而有利于保护我国稀缺的稀土资源。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