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重磅推出""系列产品,高效赋能产业投资及产业发展各种工作场景,欢迎试用体验!

产品 核心功能定位 登陆使用 试用申请
产业投资大脑 新兴产业 的高效挖掘工具 登陆 > 申请 >
产业招商大脑 大数据精准招商专业平台 登陆 > 申请 >
产业治理大脑 政府 及治理的数字化高效工具 登陆 > 申请 >
产业信贷大脑 企业信贷(融资)需求挖掘高效工具 登陆 > 申请 >

观点| 2024-2028年中国数字乡村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中投网2024-04-25 11:25来源:中投网

X

申请试用

请完善以下信息,我们顾问会在一个工作日内与您联系

*姓名

*手机号

*政府/园区/机构/企业名称

您的职务

您的邮箱

备注

立即申请

X

您的需求已经提交!

如果您希望尽早试用体验,也可以直接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400 008 0586; 0755-82571568

微信扫码:扫码咨询

1.1.1 2023-2027年中国数字乡村行业影响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国家政策支持

2023年4月,中央网信办等五部门联合印发《2023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工作要点》明确了工作目标:到2023年底,数字乡村发展取得阶段性进展。数字技术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供更加有力支撑。农村宽带接入用户数超过1.9亿,5G网络基本实现乡镇级以上区域和有条件的行政村覆盖,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到26.5%,农产品电商网络零售额突破5800亿元,全国具备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档评级基本全覆盖。乡村治理数字化水平稳步提高,乡村数字普惠服务不断深化,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持续提升,数字乡村试点成效更加凸显。

2023年8月,商务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县域商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要求建立县域统筹,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农村商业体系。到2025年,在全国打造500个左右的县域商业“领跑县”,建设改造一批县级物流配送中心、乡镇商贸中心和农村新型便民商店。推动农村数字应用,从销售前端向采购、库存、配送等全过程延伸,加快乡村建设的数字化转型。这一行动计划表明,数字技术正改变着中国的乡村面貌。构建数字乡村发展体系,打造数字乡村发展新模式,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途径、推进农民增产增收的有效载体,将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机遇。

(二)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农村经济提质增效,激发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民宿经济等乡村新业态蓬勃兴起,农村电商则继续保持乡村数字经济“领头羊”地位,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可得性、便利性不断提升。过去3年, 农村电商保持良好发展势头,2022年全国农村网络 零售额达2.17万亿元,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农村电商双向流通格局得到巩固提升,在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更好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随着光纤和4G网络在行政村的全覆盖,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助力乡村 旅游休闲农业、民宿经济加快发展。截至2022年9月,农业农村部共推介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148个县(市、区)的211条乡村休闲旅游线路。资金方面,“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打造了“主体直报需求、农担公司提供担保、银行信贷支持”的高效农村 金融服务新模式,截至2022年4月,授信金额突破200亿元。

农业方面,作为广大乡村最重要、最基础的支撑产业,农业产业数字化进程加快,智慧农业建设快速起步,农业生产信息化率提升至25.4%。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卫星遥感、北斗导航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种植业生产中加快应用,精准播种、变量施肥、智慧灌溉、环境控制、植保无人机等技术和装备开始大面积推广。数字育种探索起步,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应用取得重要进展,智慧大田农场建设多点突破。畜牧业数字化成效凸显,渔业数字化稳步推进。畜禽养殖数字化与规模化、标准化同步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畜禽养殖全过程得到广泛、深度应用,在传统三大农业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

(三)“互联网+”外延不断拓展

乡村网络基础设施实现全覆盖,乡村融合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截至2022年底,5G网络覆盖所有县城城区,实现“村村通宽带”“县县通5G”,农村通信难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农村公路、水利、电网、农产品冷链物流等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全方位推进。在基础设施的支持下,“互联网+”的触角探入乡村发展各个方面。

“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向乡村延伸覆盖,“互联网+基层社会治理”行动深入实施。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在农村的支撑能力和服务效能不断提升,截至目前,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已实现县级行政区域100%覆盖、乡镇覆盖率达96.1%。“互联网+教育”服务不断深化,“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持续提升,“互联网+人社”服务逐步覆盖。全国义务 教育学校联网率达100%,海量优质教育资源通过互联网从城市传送到广袤乡村,进入农村中小学。截至2022年9月,省市县乡村五级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已覆盖所有的地市和90%以上的区县,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初步建成,以社保卡为载体的居民服务“一卡通”方式持续推进,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均可通过社保卡发放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互联网+村(居)法律顾问”工作持续推进,全国近53万个行政村实现了法律顾问全覆盖。“互联网+”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兴起,“村晚”“村BA”接力出圈,获得亿万关注。

二、不利因素

(一)数字乡村建设中地区不平衡现象突出

一是城乡不平衡。智慧城市建设起步早,各方面条件比较成熟,发展较快,而数字乡村建设起步晚,基础条件不够成熟,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多,发展难度大,进展缓慢。二是区域不平衡。相较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数字乡村发展水平明显落后;相较于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的数字乡村建设相对滞后。三是工农不平衡。相较于工业数字化,农业在数字化生产、数字化管理、数字化营销、数据库建设等方面的建设比较落后。

(二)数字乡村建设中数字化人才缺失

数字乡村建设需要一大批爱农村、懂农业、擅长信息化的人才投身乡村建设。但是,我国很多地区农村的青年劳动力和大学生外流,导致农村地区人口老弱化,人才缺乏,素质相对较低,无法满足数字乡村建设的需要。此外,我国部分地区数字乡村建设的从业人员在某些能力上略显不足。例如,从业人员的学历、年龄结构不合理,专业知识老旧,未及时更新;从业人员的网络信息素养不高;信息技术水平应用较低,大多数人仅停留在网购或娱乐等方面,没有学习新的农业生产技术,更没有将数字技术真正运用于数字乡村建设中,制约了数字乡村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三)多元主体协同机制不够完善

当前数字乡村项目建设还存在过多依赖政府投入的现象,尤其是资金投入方面,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和撬动不足,多元化的协同参与、运营机制还未有效普及,建设力量相对薄弱。开展数字服务且具备较强实力的企业和人才短缺,基层部门数字化专门人员配备不充足,各部门的协调机制有待建立和理顺。经济社会效益好的数字乡村新业态、新模式还需要深入探索和挖掘。农民的参与度与获得感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四)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尚待深入普及

新一代信息技术如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尚待深入和普及。信息化工作仍聚焦在通信网络建设、业务数据应用、辅助办公等较为初级层次上,在农业农村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服务,信息共享交换等方面的智能化、自动化程度仍然较低。信息采集基础设施不足,目前只在部分领域运用了物联网技术实现自动化采集,大部分数据仍需要手工采集和上报,数据的有效性、真实性难以保证。

(五)乡村治理数字化智能化能力不足

社会治理、矛盾纠纷、重点人群管控和帮扶、人居环境监管、平安乡村等乡村治理工作,主要靠人工管理、线下协同,效率低、信息不通畅、协作不方便,三务公开不透明,乡村党建宣传工作信息化渠道较少。民众公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程度不高,需充分运用5G人工智能等互联网手段营造社会共治的良好局面。需要建设乡村数字化治理平台,解决基层治理问题。

1.1.2 2023-2027年中国农业数字经济规模预测

我们预计,2023年我国农业数字经济规模将达到9,243亿元,未来五年(2023-2027)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027年将达到16,437亿元。

图表  对2023-2027年中国农业数字经济规模预测

数据来源:中投产业研究院

1.1.3 2023-2027年中国农村网络零售额预测

2021年,我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2.05万亿元;2022年,我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2.17亿元。

我们预计,2023年我国农村网络零售额将达到2.35万亿元,未来五年(2023-2027)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9.91%,2027年将达到3.43万亿元。

图表  对2023-2027年中国农村网络零售额预测

数据来源:中投产业研究院

服务号

产业投资与产业发展服务一体化解决方案专家。扫一扫立即关注。

中投报告库

多维度的产业研究和分析,把握未来发展机会。扫码关注,获取前沿行业报告。

Baidu
map